《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三 )


老师在课上哭了,这算不算失态?“情动于衷”,我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学生不会见笑,自己也不用不好意思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主线明了,层次清晰,首尾照应,语言凝练,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生身母亲及祖国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爱慕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读促悟,以景悟情,真正融入课文情景,感作者这所感 。
1、抓关键词句,以读悟情 。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学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句,自己读句子,说感受,然后再读再体会 。就这样,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在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及悔恨,进而体会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相机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表演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
2、填补情景空白,加深体会 。在课文的空白处,如“我怅望灰天,在泪光中,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在泪光中,作者看到的母亲什么样的面影 。“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让学生说说作者在想到故国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在入情入境地中,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对母亲真挚的情感 。
不足的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
一、引用《赋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铺垫 。新课开始,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二、理解词句,感悟文章思想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 。课堂上,学生围绕“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问题,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等等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