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八 )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
2 / 3
此时,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位慈祥而又辛苦的母亲 。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是……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形容母亲 。也有学生体会更深入:季老因未能分担母亲的生活压力而内心承受巨大痛苦同时感到内疚 。也有学生谈到:作者想到母亲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了日夜想念的儿子,作者心如刀绞 。教师相机引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每个学生在朗读、概括、体会的过程中都能各有所得 。
三、评学有效,升华不够
评学环节,我的设计是,读了课文我们被季老对母亲的思念所感动,此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母亲说吧 。现在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在班上交流后回家对妈妈讲 。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所以学生都有很多话说,有的说的感人,有的说的真诚,但是时间仓促,交流不够广泛 。
整体感觉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学生的回答体会很单一,也许一些事离现在距离遥远,孩子们感受不到当时的情景,这与老师的教学功底也是有关的,老师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困惑或思维障碍掌握不准,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体会不深,未能很好达成教学目标 。为此,今后除多请教外,还是多读读书吧,增加一些文学素养和语文底蕴 。
内容仅供参考
3 / 3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让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接着,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结合课前了解到的有关材料,交流各自对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了解;从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 。
由于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所以,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并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 。首先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我让学生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 。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