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读后感怎么写?( 四 )


杨绛的书像个梦,在梦中离别,在梦中失散,独剩下她一人,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叹一声“人生如梦”,道一声“如梦幻泡影”,拉着你的手,像一个常家老人叙叙叨叨的讲着大半辈子的事,聊聊平凡朴素的家常 。
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和平常的家庭一样,一同承担困难,一同享受快乐,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 。她继而说道:“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人生如此,平凡中蕴含着一点火花,潜藏着一点不寻常的巧合 。
《我们仨》是一个“万里长梦” 。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 。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时间的残酷并不防碍杨绛把他们仨一同生活的岁月,编织于梦中,记录于那条悠长的古驿道上 。
1997年-1998年的岁月,对于杨绛是怎样一种凄凄惨惨切切”是旁人无法读懂的,女儿和老伴相继去世,独留一人于世,不厌其烦的回忆着他们共同的时光,与其说,“我们仨”是杨绛、钱钟书和钱瑗三个人,不如说是他们的情感 。“我们仨”是一段回忆,是一个整体,是家的集合 。
文人的痛苦往往比幸福更为浪漫,他们把痛苦化为诗歌,化为文字,朦朦胧胧,如文中的描写手法,人生就好比那条看不分明,迷迷茫茫的前途,被称为“古驿道”的前途,老伴钱钟书的生命则似驿道旁水中的船,流向不知的地方,她可做的只有在古驿道上行走,去追随,一年又一年,相伴着的柳树从绿叶成荫到枝寒萧瑟 。
如此往复,直到有一天船在不经意间漂走,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进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 。这是杨绛写钱钟书去世前两年的手法 。而女儿钱瑗的回忆就更是迷幻,她把钱瑗从患病到去世的所有过程编成了梦,通过梦的视角、播放、记叙 。
在古驿道上失散,离别,如文中描写:“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而文中一段对爱国的理解:“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
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 。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一直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爱国的我,被文字中所迸发的力量震撼,那种出自灵魂的震撼,这就是真正的爱国 。
人间没有永远,钱氏夫妇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了尽头了 。只是他们让很多人羡慕,一生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可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