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19)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 。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 。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 。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 。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