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观后感( 三 )


电影很精彩、很出众 , 不过更出众的却是导演的拍摄和表现方式 , 记忆中似乎没有哪部片子像此片一样出人意表 , 不仅把心碎的悲剧拍成诙谐的喜剧 , 把剧情片拍成歌舞剧 , 更把残酷悲哀的现实拍成轻松浪漫的童话和漫画 , 把沉重压抑的基调拍得轻盈明媚 , 这颗糖衣催泪弹实在厉害的匪夷所思 。通过特別的CG和动画处理 , 画面呈现出色彩缤纷、赏心悦目的奇幻特效 , 而类似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制作完全摒弃了通常思维下应有的幽怨伤感氛围 , 尽显时尚性和娱乐性 。两者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华丽丰富、似梦非梦的视听盛筵 , 再加上不时加入的极具想象力的夸张元素 , 为松子浓墨重彩而滑稽荒诞的传奇一生提供了最艺术也最另类的注解 。这才发觉 , 原来电影可以是这样的!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观后感


今天 , 我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 , 感慨颇多 。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一个教师在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 ,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 , 用音乐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问题的孩子 , 并且最终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命运 。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观后感】通过观看这部影片 , 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应当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
在克莱门特.马修来到“池塘之底”之前 , 学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动—反应” , 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压迫孩子 , 一切行动全凭主管者的主观意愿 , 包括随意体罚学生 。但教育不应该是这样 , 所以当马修来到学校后积极地去教育学生 , 开展各类娱乐活动 , 在相处的过程中以一颗包容、宽广的心去感化孩子 。教育就应当这样 , 不因世俗中对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 , 在学校了他们都是相同的 。作为教育者 , 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诸与孩子 。在知识面前 , 所有人是平等的 , 所以应当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 并且用教育的力量来改变孩子的一生 。
另一个方面 , “因材施教”也应当被重视 , 强迫着去学不喜欢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的东西 , 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失败 , 我们应当积极去发现孩子的喜好、天赋并且依据此来进行教育 。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现顶尖的人才 , 就像影片中的音乐家皮埃尔.莫昂奇 。作为一个老师应当与孩子找到共鸣 。影片中的马修和孩子们就是找到了他们共同的兴趣 , 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使这些孩子在音乐方面找到了他们的立足点 , 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