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四 )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采用三步教学法,即“预学---共学----延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统领性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多媒体辅助法层层推进教学 。依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读读、划划、品析词句、读思结合等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教学中我从题目入手 。在板书课题之后,我以“第一次读课文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读题质疑,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 。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目,从读题目开始思考,养成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期待 。三年级上学期是低段到中段的转折期,字词教学还应扎实,同时课前预习是中年段学生所要学习并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我把检查预习放在初读阶段,这既是是对预习成果的巩固和加深,也同时通过检查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为后面的精读打好基础 。在实际授课中,我发现学生预习特别深入,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没有预想的那么难,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把学习聚焦在关键句的感悟和读出感情上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是“跳一跳摘桃子”,所以学生学习兴趣高,表现的比较主动 。
“精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是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一段,作者精调彩墨,以赞美之情,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四字词语描绘了一幅山谷里一个小村庄的美丽画面 。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第一段的学习我主要是品析字词、悟情美读,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基于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 。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以无限惋惜的情感,讲述了小村庄的一切被洪水卷走的悲剧 。我由第一段直接跨到最后两段,从美丽到毁灭,强烈冲击让学生情感形成巨大的落差,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 。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一句子训练中抓住两个“不断”,让孩子体会锋利的斧头破坏之大,此处作者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我利用文章的补白设计了句式训练 。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既进一步体现了人文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通过对文字的充分理解,学生对村庄的消失的原因的已全然了解,此时积蓄的情感急需释放,为最后一段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最后一自然段语言意味深长,含义深刻 。由于前文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最后一段抓住“一切”、“锋利的斧头”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是水到渠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作业不能偏离语文的学科特性 。基于以上考虑,我布置了三项作业,既有积累运用,又能通过续写和调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保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