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读后感怎么写?( 八 )


三、高潮:始于拒绝,疏于底线
从《因为女人》之后,阎真的创作似乎进入了与《沧浪之水》渐行渐远的方向 。
《沧浪之水》带有少许的传奇感,文字清丽闪亮才气横溢,小说的情节也是波澜诡谲,无论是成功还是沉沦,煎熬还是挣扎,都是那样能挑动读者激情 。这样的小说淋漓、好读,而且从读者接受的潜意识来说,也是一个精彩的“学而优则仕”的故事,自然让人过目不忘 。
但无论是《活着之上》还是《因为女人》,这种气流的方向已经变了,隐忍或者成功的痛快,在阎真本人也许“功成名就”之后,潜伏起来了,更多了委屈,更多了失意乃至失败 。
“反高潮小说”,似乎是阎真在对自我的一种重新否定或革命 。
这一点在《活着之上》里,更是如此明显 。在一般小说容易出彩的地方,比如男女的热恋、性爱与分离,关键人物的死亡,职场你死我活的竞争,辉煌得令人有点哆嗦的传奇成果……这本小说中基本都看不见 。
小说的开头是主人公聂致远祖父的去世,静虚寺的和尚前来念经,丧礼途中叔伯阿姨们热闹地打起来了麻将,最后10岁的聂致远十分纳闷,怎么和尚念经还要收钱?除了这个伏笔之外,开头还设置了一个《石头记》,祖父最喜欢的一本书被父亲拿去给他陪葬 。《石头记》与和尚收钱,成了小说驱动力的一体两面,但这样的故事,也在此后从未掀起过激荡人心的波涛 。
如果一定要定义的话,小说中的大小高潮,都来自日常生活中极为微小的拒绝 。
小家庭中,聂致远与赵平平,男的清高,女的现实,中途无数次的争吵矛盾,也有不少的相濡以沫,但从恋爱到生女,阎真就是对于主角青春荡漾的激情,惜墨如金,几无床戏 。吵架其实也并不多 。这对夫妻之间的高潮部分,却来自两次外部的介入,一次是两人结婚打算买房,在盘点资金时,赵平平哭着说自己还有八万块,而这八万块是她以前交往过的一个“经理”给的,聂致远当时如遭雷击,但时间一过,也就罢了 。第二次是当了6年小学德育课老师与班主任,却迟迟没有解决编制,好不容易遇到招考,要请评委吃饭时,评委竟然以潜规则来暗示,聂致远怒火中烧,打算去举报或者打人,但两口子最后一盘算,也是罢了 。
此外,亦有学院书记托聂致远给关系户学生多打一点分数,要么是要及格,要么是要高分,要么是选班干部,到聂致远这里,总要打一点折扣 。
最终在金书记要运作扶正时,先后组织了几次以拉票为目标的小范围宴请,聂致远被请了,但最后作为群众评委,投票时还是投出了不具备决定性的否定票 。
在《活着之上》里,似乎并没有太多强大的拒绝 。最有力的拒绝是来自于聂致远成家之际,最需要资金时,一名矿老板要给自己爷爷立传,要把作为满洲制铁汉奸的爷爷写成抗日企业家,挣扎多日,最终聂致远拒绝了这笔买卖,但他的同门博士最后接了这单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