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培训》读后感如何写?( 三 )


李镇西老师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对于我来说是新颖的、独到的,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我会在工作中总结、反思、积累,争取做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更好的老师 。
篇2: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读完了“用心灵赢得心灵”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颇为震撼 。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那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 。
李老师主张“用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朋友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确实,只有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 。其实,拥有童心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跟他们一起玩耍,而是只要你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们的言行、思想就行了 。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 。爱心还表现于对孩子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人心换人心,不管是在成人之间,小朋友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如此 。人心是肉长的,只要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体谅,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心与心的交流,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将不复存在,学生体谅老师的辛苦劳动,在思想上仰慕、敬佩老师,学生就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他将刻苦的学习,拿出好的成绩,好的表现来回报老师,这就是心与心的交融 。
我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对此感触特深,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每天都围绕着我们 。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种促进 。人的情绪影响着工作的激情 。对学生的看法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工作的质量 。一个老师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学生会有什么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一个老师整天数落学生的不是,学生有心情学习吗?诚然,我们教师每天也受情绪的影响,老师也是圣人,不是没有情绪的,只是我们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不能外露 。发脾气不是事,学生莫看他们岁数小,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想,不敢当着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小朋友之间却善于发泄自己,吐露自己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