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诗词( 五 )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林徽因诗集》诗歌:笑作者:林徽因体裁:现代诗出自:初见于《新月诗选》(1931年9月)2作品原文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
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 。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
3作品赏析 金乾波/阳光的气息,纯粹的美丽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 。
在露珠与花影间,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轻歌和柔波中,纯粹的美丽尽现眼前 。
一、遐想无尽的意象心的恬静,褪去浮躁,享受自然;不求名利,但求精神的超脱与享受 。
诗人选取眼睛、口唇、贝齿等意象,是少女身上最令人遐想的地方,那轻轻的笑是从眼神、口唇边泛起的酒窝,那整齐洁白如贝启唇而露的玉齿 。
在闪光之间的意象中,描绘了一个灿烂无比、甜美绝伦的笑 。
继而,笑由具象变为飘逸,从形的展现上升到神的描摩,诗歌的意象也从少女的肢体过渡到清新的大自然,笑是“水的映影,风的轻歌”,是“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
那是神的笑,美的笑,那是诗的笑,画的笑!那笑是那样甜蜜,痒痒地涌进了人的心窝 。
诗人体察与表现真是细致入微与别开生面,她用真挚的感情和精微的感觉,勾勒出了一个稍纵即逝但可触可摸的瞬间 。
二、灵活多变的修辞无论是明喻还是暗喻,兰质慧心的林徽因都能挥洒自如,灵感所至,字字珠玑 。
两行诗节,分别选取一连串的比喻,笑从如同露珠,如同花影的视觉渐次转入如同轻歌的听觉,凭借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使笑不仅有了声响,而且具有了形状,从而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 。
比喻既实而形象,又虚而飘逸,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 。
诗人所渲染的美,是一种纯粹的美、神圣的美,直达人的情感深处 。
同时,拟人也是林徽因喜欢运用的修辞手法 。
《笑》这首诗里,拟人的手法运用得娴熟自然:眼睛、口唇、鬈发、诗、画……都可以拟人化,而且用得巧妙形象,仿佛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读者的跟前,梨涡浅笑着,灿烂着 。
三、严谨对称的结构诗如其人,林徽因的诗如同林徽因其人,不仅具有内在丰富的意蕴,而且拥有精巧对称的结构,堪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 。
诗歌分两节,每节诗从长到短再到长,最后一句又略短,恰似一弯新月,柔美中透出别致;又如少女的柳眉,波折中别有风韵 。
两节诗使用完全相同的结构,构成一个严谨的大对称,参差中有整齐;第一节的第一行比第二节的第一行多一个字,整饬中略有变化 。
整首诗如同雨后妩媚的青山,赏心,悦目,俊朗,清新 。
这首诗是林徽因早期作品的艺术风格,语言玲珑剔透,带着些青草和阳光的气息,让人想到春天和露珠,透出美的芳馨 。
林徽因 诗 红叶里的信念 求大神赏析展开全部 徐志摩,林徽因两人互为彼此的梦,互为彼此的诗,互为彼此的灵魂伴侣 。
在尘世里,林徽因是诗人不能得到的梦,而在徐志摩死后,这个不能得到她的梦的诗人,则几乎成了诗人林徽因诗歌的全部 。
诗人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开始写诗的,可以说一开始她写诗也只是写给徐志摩一个人的 。
从前期徐活着的时候写的九首诗很容易看出来,通读二人的作品,明显的可以看到,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在徐志摩死前与死后是变化很大的,后期的诗,基本能看到对徐志摩思念,红叶里的信念,秋天这秋天,给秋天都是这一类的诗歌,徐志摩死在秋天,11月19号,秋天这秋天,给秋天,把秋天拟人话了,秋天等同于徐志摩,二人诗歌里的云,水都是有特指的,云指林徽因,水指徐志摩,有时候诗人会以对方的身份写,如徐志摩的偶然,是以他是林徽因写的,林诗中的空想诗四章里的你来了,同样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