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如何写?( 四 )


鲁迅之爱表现在对劳动者的赞美里,也表现在对弱者的同情中 。《无常》中的无常鬼形象便是寄鲁迅之爱塑造出的鬼之善者 。无常是鬼的化身又由人来扮演,是阎王的同族又富有人情,他惩恶除暴、赏罚分明、正直无私,他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心愿塑造出来的形象,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趣和心理 。他本是勾魂使者,却又极富善心 。他奉命去拿隔壁的癞子,到了那里一看,知道癞子是被庸医误治而死的,阿嫂又哭得悲伤,这不禁引起他的同情心,于是他利用仅有的一点权力,决定“暂放他还阳半刻”,由此看到他善良的心 。但是他的善良却遭到阎王的误解,他被扣上“得钱买放”的罪名被“捆打四十”,这惩罚给了他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他既有极善的同情心,又必须服从阎王的旨意,他的内心极为矛盾和痛苦 。经过思索,无常决定恪守本职工作,不再宽纵:“难是弗放者个!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几句话又将无常鬼刚正不阿的性格侧面突现出来 。鲁迅赞叹道:“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 。”“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
《五猖会》里,鲁迅更赋予弱小者、儿童以满腔的爱,赋予扼杀儿童天性的不道德行为以无情的怨和恨 。当儿时的“我”大清早就起来,欢欣雀跃地准备去东关看五猖会的时候,父亲慢条斯理的一句“去拿你的书来”,“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的言语,简直是晴天霹雳!兴致正浓的“我”一下子从欢乐的顶峰跌到了失望的渊底,“我”感到“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下来一样,心陡然变冷了 。这突如其来的背书命令,在“父为子纲”的封建时代是不能违背的,“我”只得“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当“我”总算“梦似的”背完了书,尽管“一字也不懂”,但父亲满意了:“不错 。去罢 。”大家高兴极了,把“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然而,鲁迅写道:“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一路的风景,盒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都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了 。时过三十多年,鲁迅说:“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足见其对鲁迅影响之深 。欢乐的情绪已经达到极致,顷刻间便化为乌有,家长以“正事”打断孩子娱乐的过程,看似好像没什么可批判的,而且读书似乎天经地义,但是,这种情形下的指令,挫伤的不仅仅是孩子看赛会的积极性,更有对天性的扼制、对兴趣的打击和对心灵的刺激,鲁迅后来称之为“精神的虐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