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如何写?( 二 )


三毛写这本书的初衷,只愿“送给世界上每个人一匹马,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 。从而追溯她的生命的源头,一件件在她生命里起着重大转折作用的人和事 。就好像一个原本在梦里的三毛忽然降落到俗世中,去面对人世间斩不断的情,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真实的她自己 。
写到了她的启蒙老师顾福生,在她自闭的期间,是他的耐心和温和让她逐渐愿意面对这个世界,在学习绘画的期间,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她拿起了手中的笔,从此不再放下,于是她找到了灵魂的净土,成就了如今的三毛 。
写到了她和琼瑶之间的友谊,因为琼瑶的“逼迫”,让她许诺,才让她坚持在荷西死后在这个世间呆上三年 。
这本书里有太多太多的话语融进我心底,有她遇见一个个人生导师,改变命运时刻的顿悟,有她为人师的四个月里对这个讲台的认真和执着,她不急,用所言所行慢慢地把身边的学生引领进文学的殿堂,从此痴迷 。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如何写?


一匹马“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而又凝炼的闪光,是一匹神驹” 。它跨过海峡,飞奔到了神州大陆,灵犀一点,师心相通了……
两个学生向我介绍说:“老师,三毛老师在送你一匹马的书中写得多好!‘孩子,你的脸上,已经溅到了书本的花瓣,老师,再给你一朵花’ 。”两双聪颖的眼睛闪着期望的光 。我迫不及待,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 。
这是一匹“爱马” 。爱生活、爱家园、爱亲人、爱朋友、尤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和孩子们 。“教学,是一件有耕耘,有收获,又有大快乐的事情 。”文化大学的陈平老师(三毛)在华冈几亩田上耕耘 。她深知“这个社会的可恨与可悯就在于如我母亲那样怕事的.人太多,而怕事后面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却是使得一个人不敢开口的原因 。”所以她发愿做“清道夫”和“农夫”,“手里拿着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的种子,心里放出了血,口里传出了藏在生命中丰盛、艳美和神秘的信念” 。是的,“种子怎么舍得不发芽生根再茁壮?”我面前出现了那两双聪颖的眼睛,出现了我的田,我的发芽的田 。我不敢再起要离开这块田的念头,我也在问自己:“发芽了,守田的人,你能不能走?”
这也是一匹“智慧的马”,将读书和教学当作永远的追求,那分“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痴迷,那种为了准备四小时课总要嚼十五本书的热忱,发人深省 。学生一份千把字的作业,她的批语数字远远超过原文,不仅传授知识,还教给方法,进行理想、道德、意志教育 。学生们知道,看一个老师,是看他肚子里到底有没有墨水,有没有爱心,教书对其是兴趣,是义务,还是一个饭碗?陈平老师彻悟:“一堂精彩的课,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师付出了这分认真,堂上便有等着滋润的幼苗和沃土 。洒下自己的心血吧,一个好农夫,当田野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 。”我问自己:兴趣?义务?饭碗?洒心血?还是在做梦?我惭愧了,愧对那两双聪颍的眼睛……这还是一匹“奋进的马”,多少人用舂蚕、蜡烛赞美老师,而陈平老师说:“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境界并不算最高 。”“讲课自然会发问:自己给了学生些什么?学生又给了老师什么?如果只是给而没有收,老师便退;如果只是收而没有给,老师更当退 。但是急流勇退之前的持、守、进、执的坚持仍然有待时间的考验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她把自己比作小草,把学生比作春风 。她说:“不是我指引学生,而是在旁边启发他,启发他最灿烂的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