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三 )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3.潭面:指湖面 。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
两说均可 。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注释:①谙:熟悉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
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
能不想念江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忆江南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内容(共6首) 1课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 。
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
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 。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
望 洞 庭1.课文简说 。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
故名为“望洞庭” 。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
2.词句解析 。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
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 。
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