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三重门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三 )


至于作者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不满,不知为什么,我真的一点也没察觉到 。可能是因为我正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吧 。对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像作者一样,即使功课七科亮红灯,也能有作为的人并不多,所以像我一样的普通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学 。这毕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所谓的规矩啊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地去作一个学生,尽自己的本分去读书,将来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
总的来说,《三重门》是一本不错的书!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三)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愉快的心情下重读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拜读这本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本书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 。
韩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说,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个性,从小报读诗书,重文轻理,高中挂科 。在我读《三重门》的时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个留着长发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了 。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 。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 。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 。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 。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 。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然而这神童是那个年代悲剧的代表,对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反感,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在自己的骨子里鄙视中国教育,却只在骨子里,而肉体却在“无比光明伟大”的中国社会的领导下成长 。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我很同意韩寒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 。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 。建议以后的评分取消优良中差,“优”改成“正合我意”,“良”改成“相差不远”,“合格”则是“参考大纲”,“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的性格与书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虚荣,什么都想批判,这些并不是那个中学生时代独有的性格,却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至少我认为我的现况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
全书的剧情被中考给“腰斩”了 。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调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后就多是韩寒的冷幽默了,而后半段在对人性的抨击方面更耐人寻味 。这和金庸的小说有些相似 。《连城诀》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风霁月 。《连城诀》后“江湖”,污烟瘴气、沆瀣沉浊 。而小说中的初中与高中的生活的区别,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