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怎么写?( 六 )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怎么写?


记得那是在去年采访学校的一位老师时,他说他们念大学那会,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劲头很足 。同样的话,在前几周召开的一场主题为“从容就业,激情创业”的讲座中也被提到 。尽管他们很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他们是如何省吃俭用,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甚至于将图书馆的参考书做了好几遍时,我都是不能被动容的 。
可是,当我打开《恰同学少年》,体会着他们那份因读书而感到的快乐时,我开始懂了老师们讲的那些话 。
修学储能,经世致用 。较之现在,前辈们读书的目的要比我们现在明确许多 。一个人读书,是贮备知识,更是锻炼能力 。在求学的路上,如果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就无法约束自己,这样还可能造成一种破坏性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光是注重书本知识,却不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那样学到的知识就成了死知识,毫无价值 。
因此,伟人和他的同学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为自己制定了作息安排表,从清晨到深夜,密密麻麻,贴在床头,一直陪伴自己度过大学 。甚至在清晨用冷水进行晨浴,锻炼自己的意志,并进行晨读 。同时,又组织读书会,义务地教街道上不识字的人读书写字,将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现实中去 。
正如那首诗一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多么美好的读书时代!试问自己,我们的校园里,能看到这样情景的还有几处?
修身治国平天下,简朴乃修身之本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那无疑将是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画面,一个大学教师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待着廉价的食堂饭菜,甚至和一个贫困生一起啃别人剩下的馒头 。可是这真的发生在当初的湖南第一师范专科学校,一位名为徐特立的老师,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破旧的鞋子穿梭在大学的校园里,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他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开了一个免费的小学供那里的孩子们读书 。
在他们的眼中,贫穷并不是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而富有是将自己的所有分享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们,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精神的富有,而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可是,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无不有惭愧之心 。记得老师给我们放过的那个关于大学生的视频:那一年,我们好像很有钱 。画面中的我们,用自己父母的钱,进行挥霍浪费,却不知在家的父母却过着如何艰苦的生活 。
【中华文化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怎么写?】有人说,一个变老不是因为年龄变老,而是因为他的心老了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是否应该如书中那样让自己更加朝气蓬勃,更加活力四射?同时更加勤奋刻苦,更加艰苦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