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作文开头( 三 )


成熟的稻穗了弯了腰;饱满的橘子调皮的将树伯伯压地佝偻着腰,又如一盏盏精致的灯笼,显露了丰收的喜庆;田中的棉花,经历了一年风雨的洗礼,已是满目创痍,油尽灯枯的身体顽强支撑着充满信念的大脑,看见这喜人的丰收之景,他欣慰地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这美丽的秋之美韵,让我顿生诗意,不禁自吟了一首小诗:
写中国诗的800字作文展开全部 古代诗词是中国的国粹,当你读古诗时,会觉得沉浸在书香和文学的海洋中,仿佛脑海里有此情此景一般,这就是中国古诗所蕴藏的一种独特的古典与韵味,古诗很精练,浓缩了文学的极品达到了最高境界,表现出了诗人的才智和知识还有他的喜、怒、哀、乐,使人由衷的钦佩和赞叹 。
其中李白的《赠汪伦》、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登高》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一生狂放不羁,热情豪放,对待友情,更是坦率真挚 。
在《赠汪伦》中,他用四句全无矫饰的话道出了对朋友的珍惜 。
开头两句平直叙述,后面更是道出汪伦的名姓,其实古人写诗一般忌讳直呼姓名 。
但是李白这样不仅将他洒脱的性格呈现,也反衬出他的朋友亦是位豪士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更反映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深,这样的一种友情我们也只能从这首诗中去体会了 。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
滁州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所见 。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
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
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
实则各有偏颇 。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 。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
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不多,此刻更是无人 。
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
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 。
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频繁使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 。
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回家的日期 。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停留之愁 。
诗人与夫人王氏情深意重,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
李商隐的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指的是妻子 。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
?苏轼的《水调歌头》:本词作于中秋节 。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 。
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 。
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