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面的历史典故怎么写?( 六 )


③我们还需注意的是 , 在第二段中项羽对其二十八骑的对话独白占据段落一半 , 谁能为我们读出来 , 这其中暗含辉煌的过去 , 失败的今天 。
(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 , 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暗示项羽不醒悟 , 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从中也看出司马迁态度全面 , 中肯并带批评之意 。) ④本部分精彩在于东城快战 , 何为快战?为何快战?快战如何? (引导学生用原文的话回答 。)
项羽许诺要突围、斩将、刈旗 , 这三者在古时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快战中的三次行动 , 司马迁从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 , 英武形象栩栩如生 。) 三次行动之后 , 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 , 有什么作用吗? 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 , 非战之罪也” 。
(文中项羽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 , 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 , 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 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的批评的态度 , 全面中肯写人态度 。)
但在此处 , 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有所保留 , 有一个细节——刈旗 , 项羽做到了么?文中并没有交代 , 难道是司马迁漏掉了么?旗是什么的象征?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 , 旗在 , 军队气势在 , 旗倒 , 军队气势衰 。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 , 又怎么能轻易做到?
(这一细节中要看出司马迁要为我呈现的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 。)
⑤“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四向 。” 汉军围之数重 。“令四面骑驰下 , 期山东为三处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 乃分军为三 , 复围之”从这几句 , 我们能看出什么?
(项羽的军事才华 , 虽身陷重围 , 临大敌而不乱 , 指挥若定 , 司马迁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静定的英雄项羽 。) 教师解读:
《史记》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 , 但司马迁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 , 来大写项羽 。垓下之围剩下二十八骑 , 汉骑追者数千人 , “自度不得脱”的项羽 , 表现的极为静定 , “愿为诸君快战” , 要做三件事“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 , 就是冲出重围 , 可以逃命 , 倒是可以理解 , 而斩将、刈旗中 , 一个人可以把杀出重围看做不重要 , 但要把斩掉对方将领 , 拔了对方的旗子看作很重要 , 这是一种英雄的功勋 , 我们能看出项羽要的不是自己的逃命 , 而是精神上摧垮敌人 , 这实际上是一种英雄式的抉择 , 彰显的是一种英雄的勇武精神 , 这正是司马迁以快战正面描写英雄 , 赋予项羽静定、勇武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