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读后感怎么写?( 十 )


一、微笑的桥梁起于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为改善和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搭建起了桥梁 。
书中于老师对于迟到的学生从来不批评,甚至怀有敬意,为什么?缘于他小时候的亲身迟到的经历 。当于老师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迟到了,在校门口徘徊了半天也不敢进,最终选择了逃学 。所以他佩服迟到的学生喊“报告”的勇气,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与宽容,更是教师工作细节当中的换位思考 。
换位思考得用在课前,得用在课中,也得用在课后 。作为老师,工作、生活当中,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开始上班了,只要踏进教室门,挂在脸上的就只能是微笑 。这时我得用含笑的目光扫视一遍学生,使他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然后微笑着向学生问好 。为什么不能把生气或不满带给学生?因为“换位思考”告诫我们,学生是快乐的年龄段,他们不是来听你发牢骚或接受你的不满的 。我所要做的是把微笑带给他们:“我喜欢你们,很高兴看到你们,希望今天大家都有新收获 。”在课堂中,有时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上起课时却教得特别费劲,学生学得也很被动 。这时,我们又要“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理解能力等因素 。如一个问题提出,学生不配合教师,可能是太深了,学生踮着脚也够不着;也可能是太浅了,学生不屑回答;也可能是问得漫无边际,学生无从回答 。
换位思考使得老师掌握了主动,架构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也从内心带动起了老师的微笑 。微笑表现在我们的眼神中,表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还表现在我们的动作中 。下课时,我会留在教室和同学们谈谈心,说说笑话,课余和同学们一起做做游戏……慢慢地,春风化雨,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敞开心扉,让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 。
微笑需要老师学会换位思考 。对老师来言,如果能常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作为前提,去感受学生的个性行为,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就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遇事才懂得更多的包容与理解,才能常带微笑,常受感动 。对学生而言,会微笑的面对他们的老师,意味着这老师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丰富的涵养,能爱他们如子女,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吗?
二、微笑的润滑剂来自激励赏识
微笑可以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心境,更发挥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 。”而微笑本身更需要润滑剂,那就是激励学生,赏识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