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被理解》读后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便是“围城” 。这是《围城》中关于人生的论述,《围城》没有哲学上生硬的说教,而是将哲理还原为生活 。小说导读部分有这样的话:“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郑重点说,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 。……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作者对人世和人性的洞察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人心已经窥探得一览无余 。读着《围城》,既能刺着痛处又能挠着痒处,于是我在麻痹中被吸引了 。
本书主人公方鸿渐是个留学生,家境中等偏好,于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儿脾气 。那时候,出国留学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留学生太多 。物以稀为贵,留学生这样多已经不值钱,似乎连质量也大打折扣,远不如詹天佑们 。方鸿渐虽无蛮横无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却是个平庸的人 。他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也爱自吹自擂 。这样的人经历了求学的艰难,婚姻的困惑,终于明白了: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想进来 。这就是人生的特点 。
一本优秀的小说是包罗万象的,无论是谁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就在方鸿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似乎是志大才疏,放假时总是无所事事,爱好太多但都不精深,我就是生活中的方鸿渐 。我想生活中的方鸿渐还不止我一人 。《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九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立墓 。”我也要让现在的自己死掉,让方鸿渐的灵魂从我身上撤走,把死掉的自己埋葬,立碑立墓,不用来悼念,而用来警示,让活着的自己活得更好 。我会放弃自己的懒惰和自卑,重拾勤奋与自信 。
《围城》中阐述的论点,不得不让人深思,人们一开始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然而当努力争取到了以后却已厌倦,不能适应它 。所以除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外,还要坚持下去,适应下去,包容下去 。
《围城》就像一位智者,我们能从他那儿学到很多很多 。
二八年华,青春正好,95后或00后的你们,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时代,相比前人,视野要开阔,思维要活跃,所以普遍比较自信 。然而,也正是因为从小物质条件优越,大部分人经历的挫折较少,成长过程相比前人称得上顺风顺水,阅历自然也要少一些,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易浮于表面、宥于片面 。于是,很多人在受到表扬时,以为自己当之无愧,甚至自我感觉足够优秀了,值得众人注目和喜欢;遭受批评时,因为过于自信,所以难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定要争个输赢 。如此,不仅不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而且不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人生之路可能越走越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