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等人的诗词( 二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1、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
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4、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
5、一场寂寞凭谁诉 。
算前言,总轻负 。
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7、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1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
描写等人的诗句等人的诗句(一)《悼亡诗》【清】王士祯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
《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一剪梅 【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长相思 【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鸣啼金井澜,微霜凄凄潭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形容等人等的花都谢了的诗句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
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
” )——张炎《词源》 。
1.“燎沉香,消溽暑” 。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赏析“呼”和“语” 。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 。
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
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 。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
4.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 。
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
5.“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
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
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 。
7.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
“五月”三句写梦游 。
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
“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