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新韵( 三 )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 。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
排律 诗体名 。
律诗的一种 。
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 。
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 。
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
绝句 即“绝诗” 。
亦称“截句”、“断句” 。
诗体名 。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
也有六言绝句 。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 。
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
试帖诗 诗体名 。
也称“赋得体” 。
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 。
清代限制尤严 。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
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 。
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
为什么用中华新韵写古诗被喷为打油诗平水韵是律诗的韵脚,依平仄分为五部106韵,其中平声上下两部,计30韵、仄声上去入三部,计76韵,韵脚要求最严,即使是同一声部内韵母相同的但不在同一目部里的就算不押韵,比如“寒”和“山”两个字虽然虽然同为上平声,韵母也同样为“an”,但两个字却分属于上平十四寒和上平十五删韵,所以这两个字在平水韵中是不押韵的1的;中华新韵则是依《新华字典》的注音为标准,将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脚(也有18韵一说,但都是试行),其中一二声为平声韵,三四声为仄声韵,韵脚最宽,只要顺口就行;词林正韵介于二者之间,它分为十九部,其中一至十四部分平仄两部分,其实词林正韵的韵部就是把平水韵的韵部综合了一下,比如它的第三部平声韵就是综合了平水韵上平声的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因此要写古诗词首先要学好平水韵 。
展开全部...
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什么是诗词展开全部 一、诗(1)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
诗最早可以追溯到 《诗经》 ,只不过那时候是四言的诗 。
到后来发展成乐府、古体诗和近体诗 。
乐府可以合着声唱 。
古体诗不太讲究格律 。
近体诗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 。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凤栖梧》 。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李白《三五七言》 。
二、词(1)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 。
(2)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
(3)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古诗词新韵】

李白 。
(4)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 。
杜甫 。
三、诗词(1)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