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读后感

生命中的又一个时节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 而另一段时光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 。翻开《社戏》 , 那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 , 是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只属于童年的浪漫 。
儿时故乡的时光是充实的 , 也是值得憧憬的 。在平桥村 , 先生可以免去陈腐的经书 , 享受着难得的无约束的自由 , 一起和小伙伴们亲近大自然 , "钓虾"、"放牛"、"掘蚯蚓" , 相对于城镇中那苍白无味的枯燥而言 , "我"的内心无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而真正值得鲁迅先生怀念的 , 不是社戏本身 , 而是看戏过程中和小伙伴们结下的真挚友谊 , 那种淳朴 , 那种天真 , 那种情趣 , 那种自由 , 在先生看来是奢侈又遥远的 。
"真的 , 一直到现在 ,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我想 , 先生之所以如此喜欢这片乐土 , 最大的原因无疑是这片乐土上最可爱的人、最自在的生活 。
在先生眼里 , 平桥村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宛转、悠扬 , 使我的心也沉静 , 然而又自失起来 ,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我似乎能感受到那沉静而自失的心 , 得到了久违的安宁 。
农村 , 城市 , 这也许是先生眼中最遥远的距离 , 它们看似很近 , 之间却隔着一道永远跨不过去的鸿沟 。早晨 , 薄雾笼罩的田野 , 碧绿的豆麦 , 那微风拂过叶子的声音 , 如银铃般清脆……先生一起去品读优雅的江南水乡所蕴含的馨香 , 是源于对童年的向往 。
我很喜欢这种由内而发的文字 , 它给我的感觉就像贴着大地行走一般 , 混着泥土的气息 , 真实 。农村的普通和平凡在我们这些自幼在农村成长的孩子看来 , 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但或许是因为生活背景的不同 , 使先生笔下的农村又别具风味 。
童年的一点一滴 , 都是特别美的梦 , 就像漫长的等待凝结成霜 , 就像久别的名字镌刻成永恒 。童年就是一束特别的光 , 它把属于我们的生活点亮 。正如德尔说过“回忆是忧伤的 , 期待是迷茫的 。”
读《社戏》 , 读周树人的童年回忆 , 同鲁迅先生一起 , 在最珍贵的岁月里 , 找到那些遗忘的 , 守望虽与现实的距离遥远 , 但也只求在余生留下一丝值得怀念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