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莲花 诗词( 三 )


〖印度教〗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 。
”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 。
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 。
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
”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 。
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
〖佛教〗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 。
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 。
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 。
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
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 。
”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 。
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
”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 。
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 。
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 。
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 。
《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 。
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 。
也称“莲界” 。
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 。
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 。
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
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 。
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 。
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
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 。
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 。
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 。
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文学意义和象征 〖中国文学与民俗中的莲花〗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 。
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
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影响深远 。
《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 。
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
”后有《本草纲目》说:“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 。
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 。
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两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 。
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
在民俗中,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爱 。
喜联常有“比翼鸟永栖常青树,并蒂花久开勤俭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