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关爱国的古诗词( 二 )


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 。
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 。
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 。
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 。
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
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
有关爱国的诗词 野望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
[注释]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 。
薄暮:傍晚 。
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
③落晖(huī):落日 。
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
⑤禽:鸟兽,指猎物 。
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 。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
[解说]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 。
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 。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 。
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王绩)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29 回复此发言2 回复:古诗词赏读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赏析〕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 。
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 。
渡过荆门之后,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 。
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在平野的尽头,别具空间流动感 。
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是胜炙人口的名句 。
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
接下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 。
白天,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彩云悠悠,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
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 。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虽然楚地风光、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 。
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
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 。
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描写又逼真如画,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
(李白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3 回复:古诗词赏读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
③檐(yán):房檐 。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