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申君黄歇诗词( 二 )


门客朱英给他分析了事情的形势,让他早日除掉李园这个人,春申君听不进去,果断拒绝 。
谁知李园也早对春申君有所图谋 。
到楚考烈王去世时,春申君急忙进宫处理大事,李园为了杀人灭口,早就在宫里设计等着杀掉他,春申君一进门就被砍掉了脑袋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是太史公对黄歇的评价 。
可惜,春申君黄歇英明一世,却摆在了贪字上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春申君的下场足以证明~
春申君黄歇作为楚国的公族为什么会姓“黄”呢?战国楚国大臣黄歇,是著名的政治家 。
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
曾任楚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地封故吴之地,上海都在其封域之内 。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得名以及上海简称“申”,都缘于春申君黄歇 。
典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见《史记—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黄歇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 。
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黄歇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 。
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幼的国君,因而代他掌握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等君王长大再把大权交给他,不就是您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福 。
”黄歇又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朱英回答道:“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 。
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祸 。
”黄歇接着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 。
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 。
”黄歇听了后说:“您要放弃这种打算 。
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进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 。
[16] 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 。
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 。
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
春申君黄歇怎么能任命荀子为兰陵令?

【忆春申君黄歇诗词】

楚灭鲁新得兰陵之地,因而荀子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x0d.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据《六国年表》,楚考列王元年为公元前262年,其八年为公元前255年.这是荀子游历中可知的较为准确的记载,\x0d《史记》所记则是荀子第二次来到楚国,这是公元前255年之事,荀子时年八十一.正好这时楚灭鲁,新得兰陵之地,因而就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春申君死是前238年,在这之后荀子不再担任兰陵令.可见居楚为兰陵令是荀子晚年的主要政治活动.《战国策·楚策四》和刘向《叙录》载有《史记》未记之事,说有人向春申君进谗言,以荀子为兰陵令会不利于楚,春申君“于是使人谢孙子”,结果荀子离楚赴赵.这当是荀子刚任兰陵令不久之事.后又有人向春申君进谏,说“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荀子尽管不满,写信“刺楚国”,但在春申君的坚请之下,又“复为兰陵令”.可见,两次“适楚”区别是很清楚的.钱氏把二者相混同,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和把荀子在赵国议兵与荀子为兰陵令时的“之赵”相混同,犯的实际是同样的错误,这种错误在考订古代人物生平时是需要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