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坚韧不屈的诗词

描写坚韧不屈的诗词

表达坚韧的古诗词写芦苇的坚韧 , 柔美的古诗词有:《晚泊牛渚》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芦苇晚风起 , 秋江鳞甲生 。
残霞忽变色 , 游雁有馀声 。
《夜泊永乐有怀》年代: 唐 作者: 许浑莲渚愁红荡碧波 , 吴娃齐唱采莲歌 。
横塘一别已千里 , 芦苇萧萧风雨多 。
《咏芦苇》(余亚飞)浅水之中潮湿地 , 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 , 质朴无华野趣浓 。
《题画廿四首》年代: 明 作者: 唐寅芦苇萧萧野渚秋 , 满蓑风雨独归舟 。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年代: 唐 作者: 贾岛蓝溪秋漱玉 , 此地涨清澄 。
芦苇声兼雨 , 芰荷香绕灯 。
表达诗人刚正不阿的诗《酌贪泉诗》——晋·吴隐之古人言此水 , 一歃怀千金 。
试使夷齐饮 , 终当不易心 。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诗词赏析:《酌贪泉》是东晋诗人吴隐之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吴隐之为官的清廉 。
前两句描写喝了贪泉的泉水变得贪婪的传说 。
后两句描写吴隐之喝了贪泉的泉水后为官清廉的志向 。
“古人云此水 , 一歃怀千金 。
”先陈述由来已久的传说 。
古人说这贪泉水 , 谁饮了它 , 心里就要产生牟取千金的贪欲 。
“歃”以口微吸也 , 是说只喝一点 , 极言其少 。
“一”与“千”对照 , 强化贪泉之贪 。
只喝一口 , 便贪图千金 , 多喝几口 , 不用说更贪得无厌 。
“试使夷齐饮 , 终当不易心 。
”吴隐之终不相信这古老传说 , 不相信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 , 他勇敢地酌贪泉而饮了 , 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考验 。
他是借伯夷叔齐自比 , 表示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 。
这传说引起诗人思考 。
他想起了历史上两位视富贵如浮云的高士——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 。
人世间的大富大贵莫过于帝王的宝座了 。
可是 , 这兄弟俩互相推让 。
孤竹君死后 , 按照遗嘱要叔齐继承王位 , 可是叔齐却坚决要让位于兄长伯夷 。
伯夷避而不受 , 出奔于外 。
叔齐仍不肯登位 , 也出走了 , 结果兄弟俩为了互相推让王位 , 都逃离了孤竹国 。
天底下最大的富贵他们竟然弃之如敝屣 。
想到这里 , 吴隐之在诗的后二句深深感叹道 , 这贪泉水啊 , 试教伯夷叔齐来饮 , 我相信他们终不会改变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 。
贪与廉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 的确与是否饮用贪泉无关 。
吴隐之这首述志诗 , 直抒胸臆 , 言简意赅 , 古朴动人 。
诗中通过贪泉的传说 , 伯夷叔齐不贪财权的情操来表达诗人自己为官清廉的决心和志向 。
作者言行一致 , 他在广州任上数年 , 品德依旧清廉高尚 。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
这首咏物诗 , 采用象征手法 , 字面上是咏石灰 , 实际借物喻人 , 托物寄怀 ,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
整首诗笔法凝炼 , 一气呵成 , 语言质朴自然 , 不事雕琢 , 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 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
“烈火焚烧” ,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
加“若等闲”三字 , 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 , 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 , 都从容不迫 , 视若等闲 。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 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