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观后感如何写?

这篇心曲主要就是围绕着一群四年级三班的同学和他们的班主任的一部电影 。老师就如同我们的第二位父母,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第二次“生命” 。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在繁华的大都市里,父母因为自己的事业,而遗忘了自己的孩子 。与此同时,一位老师站了出来帮助了那些孩子,让他们再一次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更多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可惜老天爷并没有把这些开在眼里,最终这位老师的了脑癌,结束了他的生命 。
那些有钱的父母觉得物质上的好可以弥补心灵上的创伤,却忽略了人间最美好的不是钱而是真情,物质上的弥补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狂妄自大,唯我独尊 。有些家庭因为家里并不富有,他们的小孩可能会变得很自卑或者是有很强的虚荣心 。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就会变得特别孤僻,对任何人都特别冷淡 。“时间能抹平很多东西”如果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日积月累,那不仅关系会越来越疏远,而且孩子心里的那道伤疤也会越来越深,这会给她(他)的一生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许多大人经常说:“他还小还不懂 。”但其实我们都明白,只是不愿说出来罢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生活,更何况是孩子,他们可能更加敏感,更加渴望爱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我的眼里这是最普通的爱,但也是最伟大的爱 。
也许在许多大人眼里,物质才能让我们别的幸福,但在我们眼里,物质还比不上父母的一句叮嘱,父母的一次安慰,父母的一次关心 。

《心曲》观后感如何写?


周二我们七年级和六年级到报告厅去看一部电影,名为《心曲》 。
这次还邀请外面电影院的人员来为我们放映,效果果然是非同凡响啊~~
该电影是由一位名为徐xx的老师在上xx中学强撑着上课,耽误了病情,最后因心脏病猝然倒在讲台上,牺牲于教育事业的故事而改编 。故事主人公钱亮老师特意从重点小学转来管理问题班四(3)班,并通过一系列深入人心和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式将该班打理地“近乎完美”,将富家子弟与民工子弟之间的关系,对民工子弟的歧视,学生的学习困扰及生活抱怨,还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得十分完美,但自己却因付诸学生太多而险些失去女友,后来也因打理班级而错过治疗最佳时机为教育事业所牺牲 。
这部电影虽然不像其他电影什么大片,轰动全球,也没有什么特效,华丽镜头,它是一部实在的励志电影;它也没有坎坷的剧情,只为表达老师的辛劳与伟大,学生的可爱;也没有庞大的耗资,它是一部公益电影;它也旨在宣扬师德,影视也能育人,而非只能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