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别官场的诗词( 二 )


急求——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共性!!!意象共性嘛,送别诗都离不了“南浦”、“杨柳” 。
抒情手法基本都是托物寓情,情景交融 。
再送你一篇小文,看是否有所帮助 。
千变万化为“言情” ——古代送别诗浅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光彩照人、不可小视的奇葩,这就是以别离为题材的诗歌,简称送别诗 。
古来送别诗究竟有多少?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中称:“不计其数 。
”仅《唐诗三百首》中,送别诗就有三十首,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
写此类诗的,不仅有岑参、温庭筠等名家,还有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 。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很多送别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名句,至今广为流传,被广泛运用 。
最突出的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 。
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
”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 。
那么,送别诗是采用什么手法来“言情”,从而能“感动激发人意”的呢?本文试就此题,撷要浅析 。
托物寓情,形象生动 。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 。
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
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
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 。
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 。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
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 。
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 。
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 。
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 。
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 。
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
由此可以说,此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
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
送别诗运用种种手法言情,并不排除在诗中选用恰当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
关键是这种语言是否真切,是否具有“芬芳悱恻之怀” 。
很多人都熟悉《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几句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试想,如果缺乏如此四句诗,特别是前两句,这首诗能长期广爱青睐吗?同样,如果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佳句,《别董大二首》(其一)能流传至今吗?当然这些名句并非孤立的,它同是一首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亮点 。
总之,把借景抒情等手法与选用至理名言直诉胸臆有机结合起来,便大大有助于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来深化诗意,从而把情言响、言高、言深 。
作者:马银生 来源:江苏广播电视网
表达离别愁绪的诗展开全部《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师虏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左思《咏史》八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代咏史怀古词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