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怎么写?( 四 )


我们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各种专业能力 。也要注意解放了学生,比如他们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指导 。包括观察方法,结果,分析,总结等,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 。允许有问题就问,培养质疑能力 。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家中,怕他们危险 。应该让他们到大自然的社会中去扩大视野、积累阅历 。解放孩子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满他的时间表,给孩子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一点他们喜欢的事儿 。
通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学习 。我终于找回了丢失的教育初心 。也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意义 。
我今后要把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力求每天进步一点点 。工作、做人做事,身体健康方面都要越来越好 。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怎么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 。细细品读文集,崇敬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作出了非常可贵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理念 。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先生用种田、游泳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 。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做合一”呢?以指导学生“观察蜗牛”为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心”的准备 。请学生说说自己想要观察蜗牛的什么?准备怎样去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二)带领学生实地经历一次“眼”的观察活动,并要求随时将观察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
(三)回到“心”的思考:交流总结观察的方法、收获和疑问,形成一只“我的蜗牛” 。
由此可见,“做”是“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以语言文字为中介来传授,而要“在做上教”,学生也不再是通过机械地记忆来接受教育信息,而要“在做上学”,教师教与学生学必须在共同“做”的基础上完成 。陶行知先生还进一步提出:“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