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的现存意义( 二 )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诗三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意义何在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问:我国古诗中,那位诗人现存的诗词最多?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传万世,充分显示出酒寄寓于文化、生活的价值 。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文学诗词创作,就有酒的相伴 。
何处有酒,何处有诗词 。
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其独特的作用,最为显著、最为广泛的主要表现在魏晋、唐、宋这三个时期 。
这时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的质量较为上乘 。
而且对将整个时期的文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起了重要作用,都与酒存在莫大的关联 。
所谓“万事不如杯在手”,杯中自有乾坤,得酒自得诗词,有酒而诗词自成 。
“陶翁一生诗酒相伴,以诗酒会友,酒中抚琴,琴后赋诗,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饮酒二十首》诗文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 。
[1]连陶渊明这种世之隐居者,都作文不离酒,可见酒对文人的创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
酒的作用除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外,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众多的篇章佳句中都可以发现酒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主要表现为酒用于祭祀、庆贺、赠别、解忧等等 。
通过酒的催化作用而成文,挥笔则文思成而诗词即成 。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酒发挥着宗庙祭祀的作用,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表现得极为显著 。
《礼记·礼运》中记载祭祀时:“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棠,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 。
”①对于酒用于祭祀也有诸多文献可考 。
唐代诗人王驾的题为《社日》的诗中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就是指在祭祀上喝醉,人人熏然由人扶着的场面 。
中国是礼仪之邦,酒用于祭祀活动中,也是体现中国的礼 。
至今的祭祀桌上,仍要用酒,而且必不可少的 。
酒的这种作用称为“酒祭” 。
酒祭神和祭祖,《战国策》中有“仪狄②造旨酒”的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
这一时期的酒的祭祀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此时的诗词创作并不流行,并且少见,因此,通常是以记录历史的形式记录下来 。
文章把酒用于祭祀的这一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证价值等 。
从中国古代的众多诗词中可以发现,酒常常是用于表庆贺的 。
一杯美酒,既淳且香,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
琼浆玉液、玉液金波正是庆贺的上上之选 。
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时酒就成了必要的助兴良品,用于表达喜悦之情,酒对中国古代文人们之间,是表达情感的联络剂,促进诗词创作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