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词大全( 三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皋是水边地 。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
译文[编辑本段]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
赏析[编辑本段]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
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
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 。
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 。
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 。
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 。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
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
【诗歌译文】[编辑本段]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起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
【简注】[编辑本段]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
高中课外古诗大全急求高中课外古诗30首 只要高中古诗,课外的 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 最佳答案由提问者推荐 1.【伐檀】 《诗经》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