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窗台诗词词(11)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 , 所以被称为中秋 。
在中国的农历里 , 一年分为四季 , 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 , 更明亮 , 所以又叫做“月夕” , “八月节” 。
此夜 , 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 , 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
远在他乡的游子 , 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所以 , 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 ,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 , 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 红烛高燃 ,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 在家的 , 在外地的 , 都要算在一起 ,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 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 , 幼年时曾虔诚拜月 , 长大后 , 以超群品德入宫 , 但未被宠幸 。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 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 觉得她美丽出众 , 后立她为皇后 , 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
月中嫦娥 , 以美貌著称 , 故少女拜月 , 愿“貌似嫦娥 , 面如皓月” 。
在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在北宋京师 。
八月十五夜 , 满城人家 , 不论贫富老小 , 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 , 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 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
南宋 , 民间以月饼相赠 , 取团圆之义 。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 , 砌宝塔等活动 。
明清以来 , 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 , 月下游玩的习俗 , 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 人们把酒问月 , 庆贺美好的生活 , 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 , 形式也各不相同 , 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有哪几首展开全部《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 , 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 , 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 , 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 , 更待银河彻底清 。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 , 一遍洗寰瀛 。
暑退九霄净 , 秋澄万景清 。
星辰让光彩 , 风露发晶英 。
能变人间世 , 攸然是玉京 。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中秋月》 (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太常引》 (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 , 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 , 长空万里 , 直下看山河 。
斫去桂婆娑 。
人道是清光更多 。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花在此时落 , 月在此时圆人间天上 , 歌起舞飞旋凤鸟还巢 , 更无狼烟寂寞了美婵娟 。
波涌万种缠绵 , 海底倒映天不教浮云将月蔽 , 心想太平万万年我有霓裳风吹动 , 水起涟漪歌抚平云藏潜龙 , 月隐寒宫云须染彩 , 月洒光晕彩云追月 , 云掩秋空月沾凉意 , 云载清风才现欢欣 , 又惹愁生此忧谁解?谁是知音?且饮此杯 , 共语升平良辰易逝何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