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26)


四、品析语言 , 体悟情感
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 ,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 。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交流研讨重点: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 , 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 , 蝈蝈在窃窃私语 。
②绿色的蝈蝈啊 , 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 , 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 , 浑身嫩绿 ,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 , 身材优美 , 苗条匀称 ,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 ,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 , 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 , 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 , 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 , 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 , 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 , 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 , 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 , 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 说说看 , 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 , 因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 , 也让自己充满爱心 。不热爱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 , 就算你厌烦了人事 , 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 ,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 。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 , 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 , 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 , 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 , 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 , 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 。教学过程中 , 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 , 合理建构教学环节 , 多法结合 , 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 ,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 , 课堂气氛灵活生动 。在教学设计层面 , 我努力设趣导疑 , 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 , 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 , 师生互动 , 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 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 。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 , 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 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 教师也收获颇多——“道 , 发于知 , 成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