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 二 )


《雷雨》是个悲剧,8个人物,各有各的悲剧 。是时代,是当时的社会,是人物的性格,构成了这个悲剧情结 。我们可以抱怨为什么曹禺先生塑造了这么一个让人心堵的结局,我们也可以抱怨为什么命运将这几个活生生的人推向悲剧的火炉 。我们可以为悲剧命运流泪,但是我们不可以陷进悲剧的阴霾当中 。作为文学作品,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团圆结局,虽然人们乐于接受,但是,悲剧自有她的魅力,不然,一些作品不会流传到现在 。悲剧可以令人回味,可以令人怅惘 。只要你的心境是乐观的,你可以不被悲剧的结局所影响 。只要我们肯以阳光的心情面对生活,再悲剧的故事,它也是美的 。

《雷雨》读后感


看完《雷雨》让我觉得像八月里闷热的天气,很压抑,似乎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出不来一样那么难受 。有许多思想的撞击,但是无法汇成语言 。我没有资格去评论它本身的好坏,只能说像品位生活一样细读了每个章节 。因为它本身就是生活,充满矛盾和戏剧性,我再文绉诌地分析会显得矫揉造作 。读罢《雷雨》,心底浮现出了一句话:爱和怜悯都是罪 。
还记得大幕拉开的时候,四凤笑靥如花 。而在大幕合上之前,四凤只留下一具焦骨 。一阵雷雨,彻彻底底地冲刷了这个封建大家庭,这个在外人看来体面的家庭 。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所有人在一夜之间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
四风,她不是刚刚还在这舞台上欢活地蹦跳吗,在那个郁热的夏日里 。那又是什么夺了她年轻的生命,在那场狂急的雷雨中 。
悲剧的开始,往往是一个并不动人的错误,富家少爷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与家中女仆坠入爱河,这样的故事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不算少见 。
周繁漪,一个极具雷雨性格的女人,精明的她心里早就清楚,却始终在暗地里拆散萍与四凤 。当她听到自己最天真的儿子冲向四凤求婚时,她再也忍不下去了 。可不是,她怎么容忍这样悬殊的交往,可不是她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将怀抱婴儿的女仆赶走,还用心良苦的强要了朴园与侍萍的第一个儿子?
悲剧的雏形在这里开始酝酿 。
悲剧的演变,总有人推波助澜 。周朴园, 他并不察觉自己的过咎却改变了《雷雨》里每个人的命运 。他使侍萍落入苦难,他折磨繁漪走向崩溃,他压制周萍使他扭曲,他破灭周冲美好的幻想,他把四凤推向毁灭 。
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仍有一丝纯净残留 。可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后,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 。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 。他想到的,是侍萍的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 。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 。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也早就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 。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 。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 。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