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如梦令有那些

古诗词如梦令有那些

古诗如梦令的意思展开全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译文及注释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
“难忘”的意思 。
溪亭:临水的亭台 。
日暮:黄昏时候 。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
兴尽:尽了兴致 。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
回舟:乘船而回 。
误入:不小心进入 。
藕花:荷花 。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
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
起:飞起来 。
一滩:一群 。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
▲...
古诗《如梦令》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
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如梦令的诗句展开全部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3、《如梦令·春景》宋代: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
4、《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宋代:苏轼水垢何曾相受 。
细看两俱无有 。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5、《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清代:纳兰性德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
谁省,谁省 。
从此簟纹灯影 。
6、《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宋代:严蕊道是梨花不是 。
道是杏花不是 。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
7、《如梦令·春思》宋代: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