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主持( 八 )


在大家激情满怀的朗诵中我看到我们作为一位中华少年 , 是多么自豪 。
丁:书声朗朗 , 开卷有益 , 文以载道 , 继往开来 甲:我们的民族需要古人爱国精神的力量来凝聚 甲乙丙丁合:腹有诗书气自华 甲乙:徜徉古诗词使我们充实 丙丁:诵读古诗词使我们明理 甲乙丙丁合: 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 ,  让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  让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中华少年的心田 。
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合:亲爱的同学老师们 , 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展示 , 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 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 , 开拓创新 , 传承文明 , 把中华古诗文发扬光大 。
又什么关于赞颂诸葛亮的诗词?展开全部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 ,  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诗文解释】 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 创制八卦图名声更加卓越 。
江水冲击阵石不动 , 吞并吴国失策铸成遗恨 。
【词语解释】 盖:超过 。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夔州时所作 , 写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 。
“八阵图” , 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 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 , 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
诗人咏怀诸葛亮 , 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 , 尤其歌颂了他的八阵图卓越的军事价值 , 同时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予以同情 。
全诗概括精练 , 意义深刻 , 感情浓郁 。
杜甫《蜀相》赏析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
公元二二一年 , 刘备在成都称帝 , 国号蜀 ,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 诗题《蜀相》 , 写的就是诸葛亮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 , 辅佐刘备振兴汉室 , 建立了蜀汉政权 , 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
刘备去世后 , 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 , 多次出师北伐中原 , 因身心交瘁 , 积劳成疾 , 最后死于军中 , 实现了他“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 , 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 但他仕途坎坷 , 抱负无法施展 。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 , 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
目睹国势艰危 , 生民涂炭 , 而自身又请缨无路 , 报国无门 , 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 , 无限仰慕 , 备加敬重 。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 , 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 到了成都 , 在朋友的资助下 , 定居在浣花溪畔 。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 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 , 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 , 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祠堂” , 今称武侯祠 , 在成都市南郊 。
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 , 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 , 立下了勋业 。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
后来桓温平蜀 , 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 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
“锦官城” , 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
成都产蜀锦 , 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 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 , 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 , 这里山川明丽 , 美如绣锦 , 因而得名 。
“森森” , 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