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如何写?

每当我想起父母,我脑海中放映的第一关画面是一个周末下午 。妹妹在厨房里风风火火地捯饬着蛋糕和烤箱,母亲又在一旁喋喋不休,说什么:“你把厨房搞得这么乱,等一下还不得我收拾!”种种 。
我不管,幽幽的一只手臂撑着厨房门框,一人给了3个字:继续做;我收拾 。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被你们这样扼杀的 。
要是我再高阶点,我会这么做:拉着母亲的手,要拉住,这才是重点 。开始了,妈,您看啊,现在学业那么繁重,妹妹好不容易找到点兴趣换换脑子,咱应该庆幸着孩子没学傻不是,应该支持嘛,再说了,厨房炸不了,顶多乱成一套嘛,等妹妹弄完了,我去收拾行不?
是否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当初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母亲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这样苦口婆心的唠叨我们 。都说养儿才知父母嗯,我养个妹妹就知道了,一股莫名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
龙应台女士的这部作品啊,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目送》之伟大从不在于所谓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 。其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很苦恼的,因为很少有同作者共同的经历,但不乏是一趟荡涤心灵的旅程 。
我的生活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
这是现阶段的我认为与父母相处最好的态度,在拒绝的时候,照顾好父母的存在感,并给个理由 。无大难,无大爱 。人生百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慢慢懂了,龙应台如此,我们亦是如此 。

目送读后感如何写?


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遇,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目送》 。它讲述了作者龙应台与身边的人所发生的目送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
龙应台的儿子第一天上小学时,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往前走,但他时不时回头,视线与母亲的目光隔空交汇 。母亲依依不舍地目送自己的儿子一步一步向独立走去 。
读到这里,我顿时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上学的情景 。我与妈妈互相目送,一刹那,我隐约看见妈妈的眼角出现了一道泪光,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我们是多么舍不得啊!但我知道,这时我们只可以离别,因为我要学会坚强、独立的生活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别了 。
目送亲人的生死离别是多么的伤感 。当龙应台父亲的棺材被抬入火葬场时,她深深地凝望着,因为这是今生最后一次目送父亲 。朦胧中,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画面 。那是在20_年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很舍不得地望着她的棺材被移入炉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这就是我最后一次目送奶奶,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生死离别是多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