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讲座主持词( 三 )


演讲诗词 诗词因为不知道您的演讲受众是谁,给您推荐三首针对不同教育背景受众的诗,请参考 。
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 。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
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
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 。
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
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 。
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
乌衣巷作者: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
这是一首怀古诗 。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
”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
”自有其深意所在 。
定风波 苏轼 苏轼——《定风波》【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 。
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 。
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
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 。
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