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经典诗词

滕王阁经典诗词

滕王阁序的经典名句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
滕王阁序经典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最经典的句子是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素称千古绝唱 。
它那强大的艺术魅力究竟来自何处来自于它所赋予读者的一种五彩斑斓的美,一种美的最完美塑造 。
首先是色彩美 。
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 。
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 。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 。
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 。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
其次是动态美 。
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 。
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 。
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 。
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
其三是虚实美 。
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 。
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 。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 。
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 。
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
其四是立体空间美 。
“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地面 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 。
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 。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 。
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 。
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 。
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滕王阁序经典句子 滕王阁序经典句子最经典的句子有几个,个人认为顶顶经典的当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释义“落霞”:“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彩霞满天 ;“夕阳西下” 。
“彩霞满天”本是美景,却是“夕阳西下”之时 。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此时的王勃,是一个即将去“天涯”寻父的“断肠人” 。
另外还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释义: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