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景物的象征( 六 )


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
3、 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4、 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⑵一语双关: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
5、 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
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6、 象征:如,“红豆生南国” 。
7、 对比: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8、 设问: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9、 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
10、 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11、 反复: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12、 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三、 表现手法1、 留白:⑴省略对整个故事过程的交代,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节 。
如,《十五从军征》省略了主人公从军的过程,集中叙述了他归乡后家中的荒凉景象 。
⑵摘取几个画面,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一个丰富的内涵 。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雨骤》⑶两个主人公的遭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即“以彼之详,补此之略” 。
如,《琵琶行》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省略贬谪以前的事,详叙如今的境况 。
2、 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 。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 设悬:在议论、抒情时,迟迟不说破,反复渲染,设置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 。
如,柳永《蝶恋花》 。
4、 落笔对方: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 。
⑴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 。
如,柳永《八声甘州》 。
⑵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 。
如,杜甫《月夜》 。
5、 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 。
如,刘皂《渡桑干》 。
6、 反弹琵琶: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 。
如,韦庄《菩萨蛮》 。
7、 无理而妙: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感情 。

【高中语文诗词景物的象征】

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8、 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 。
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9、 以少总多:用精练的文笔概括景物所共有必有的特征,触发读者的联想 。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10、 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 。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11、 抑扬结合:⑴欲扬先抑,如韩愈《春雪》 。
⑵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 。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
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
一、表达技巧类[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
蜀相 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
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