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穷人》有感怎么写?( 八 )


其次,经济学家都是很有智慧的 。因为他们可以用经济学眼光来分析生活的点点滴滴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成本——收益的计算结果 。以上说辞其实是一个有名的悖论,卢老师也给予了纠正,在他看来,“爱”和“民族大义”等事件是经济学原理解释不通的 。如“田螺为仔死” 。父母辛苦一辈子将孩子拉扯大而不求回报 。卢老师确实很有儒学修养 。但我们从长远来看,孩子长大成人,独当一面,或者我们可以假使他们为保家卫国等等光荣的事情做了贡献,父母该有多大的满足感 。在外人看来会为他们不值,但在父母的内心,他们已经知足了,他们只希望孩子快高长大平平安安,他们一辈子的成本只在孩子长大那一刻带来了效用 。再比如抗敌或与歹徒搏斗的英雄 。生命的成本是沉重的 。但他们“权衡”过成本——收益,并认为有“赚头” 。即使不幸死去,用生命换来祖国的统一或者社会的安稳,收益是大于成本的 。之所以颠覆“人的一生都是成本——收益的计算过程”这一明显的“悖论”,无非想表达,有些人很容易满足 。
最后我们带着经济学回归原点 。
从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以来,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不过二百多年的时间 。而在此之前的6000多年人类文明史中,它还是与哲学,伦理学,数学,艺术和历史学融合在一起 。只是因为市场制度发展,才带上这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久又分裂出多个子学科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但我们相信,他们都有着同一个愿景,即朝着一种力图精确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 。当我们让各派别的核心回归,经济学也就纯粹地为解决各种制度下人类的生存之谜而存在 。
《穷人经济学》,卢周来,上海文艺出版社 。

读《穷人》有感怎么写?


读了文章《穷人》让我非常感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世界就会对你一笑 。
《穷人》这篇文章讲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知道了邻居西蒙死了,就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渔夫也知道西蒙病故,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夫妻俩不谋而合 。
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而且他(她)们还有勤劳、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文中说桑娜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她没有那颗善良的心,她就不会去看望西蒙,不会知道西蒙已经病故,那么两个孤儿会被饿死 。文中还说了桑娜家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搁板上的餐具闪闪发亮,她正坐在椅子上补破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桑娜十分的勤劳 。她家的生活多么贫困,这更能衬托出她的善良是多么可贵 。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那爸爸妈妈就会更疼你,爱你;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常常帮老师收理桌子,那我相信老师一定会喜欢你;在街上如果你看到了老奶奶提不动重的东西,你跑上前去帮老奶奶提回家,我相信你一定会受到老奶奶的赞扬;在街上如果你前面的人钱包掉了,你捡起来并还给那个钱包的主人,我相信那个掉钱包的人一定会对你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