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乡吴江好诗词( 二 )


此事有其所作诗句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 , 吴江水兮鲈正肥 , 三千里兮家未归 , 恨难得兮仰天悲 。
”此事后人传为佳话 。
鲈鱼以鱼、虾等为食 , 个体大 , 身长达0.6米 , 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 , 栖息于近海 , 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 , 生长快 , 秋天游入淡水河中 。
鲈鱼天生脍材 , 宜切脍而食 , 其味美而肉紧 , 盛传天下 。
吴江市松陵镇有一条引太湖水通过大运河至长江转入东海长约二十里的大河 , 名为吴淞江(简称松江) , 因盛产鲈鱼而闻名于世 。
“吴淞江”上有座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 , 宋及其后几代的文人雅士 , 慕鲈脍而来吴江 , 常常登上垂虹桥品鲈脍 , 饮美酒 , 赏秋色 , 陶醉于垂虹亭 , 诗兴大发时 , 留下了众多品鲈佳句 。
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吟道:“季鹰真得水中仙 , 直为鲈鱼也自贤 。
”大书法家米南宫(米芾)诗云:“玉破鲈鱼霜破柑 , 垂虹秋色满东南 。
”由于他们的赞颂 , 吴江鲈鱼名声大噪 。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丞相陈尧佐 , 在他的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 , 秋风斜日鲈鱼乡”中把吴江誉为鲈乡 , 宋熙宁年间 , 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以志鲈乡其地 。
太湖莼菜:太湖莼菜 , 是苏州著名特产之一 。
早在宋代 , 就被列为贡品 。
据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苏州 , 苏州有个张志宏献上了四缸莼菜和“莼菜诗” , 博得龙颜大喜 , 敕封张志宏为官 , 时人讥之为“莼官” , 可见莼菜之魅力 。
“叶青如碧莲 , 梗紫如紫绶 , 味滑若奶酥 , 气清胜兰芳” 。
这首古诗对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极妥切的介绍和评价 。
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 , 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 , 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 , 口感极好、美味可口、风味独特 。
太湖莼菜的收获期主要在5~10月间 , 新鲜的莼菜采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 , 因此莼菜采收后须立即杀青或速冻保鲜处理 , 加工后的莼菜可常年销售 。
太湖莼菜食用方便 , 可配荤炒 , 可素食、可氽汤 , 也可做馅 , 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
熏豆茶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 特别是太湖之滨 , 河流交叉 , 盛产鱼米 , 更多瓜果豆荚 , 农家熏制烘豆 , 制成熏豆茶 。
熏豆茶的配制 , 以烘豆为主 , 芝麻 , 绿茶为辅 , 有的还佐以其他配料 。
先将细茶放入茶盅 , 用95℃开水冲泡 , 再加放三、四十粒熏豆;也有的把茶叶和熏豆同时放进茶盅 , 再冲泡开水 , 这时候茶叶和熏豆就在盅内随着茶汤翻浮飘荡 , 渐渐沉于盅底 , 便可品饮 。
熏豆的烘制是在每年农历“秋分”过后 , “寒露”前后 , 毛豆饱满而未老之际 , 选青毛豆肉放在锅里用开水煮熟 , 捞掉豆衣 , 凉干后 , 摊在铁丝网的筛子上 , 用炭火焙烘 , 火热忌猛 , 以文火为宜 , 并须不断翻拌筛内烘豆 , 一般经五个小时左右熏烘 , 青豆水份蒸发微硬 , 即成“熏豆” 。
此时 , 色泽碧绿如翡翠 , 藏于罐内 , 隔年不坏 。
“熏豆茶” , 使茶汤绿中呈黄 , 嫩茶的清香和熏豆的鲜味混...
请问 苏州 吴江市 和吴江区有什么区别?!吴江区原为吴江市 , 属于苏州市市辖下的县级市 , 后改为吴江区 。
现为苏州市市辖吴江区 。
苏州市吴江区简介: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 江苏省和苏州市最南端。
地处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 ,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46′~31°14′、东经120°21′~120°54′ , 东接上海市青浦区 , 南连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市和湖州市南浔区 , 西临太湖 , 北靠吴中区和昆山市 , 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 , 东北和昆山市接壤 , 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