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带有求字的诗词( 七 )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 春殿嫔娥鱼贯列 。
凤箫吹断水云闲 , 重按霓裳歌遍彻 。
临风谁更飘香屑 , 醉拍阑干情味切 。
归时休放烛花红 , 待踏马蹄清夜月 。
【注】此词又传为曹勋作 , 见《松隐文集》 。
又《南唐二主词》原注云:“传自曹功显节度家 。
”又云:“墨迹旧在京师梁门外李王寺 。
”疑曹勋尝书此词 , 后人遂以为勋作也 。
王国维辑本录入《南唐二主词》 。
《全唐诗·附词》作“木兰花” , 注:“一名‘玉楼春’ , 一名‘春晓曲’ , 一名‘惜芳容’ 。
” 更漏子金雀钗 , 红粉面 , 花里暂时相见 。
知我意 , 感君怜 , 此情须问天 。
香作穗 , 蜡成泪 , 还似两人心意 。
珊枕腻 , 锦衾寒 , 觉来更漏残 。
【注】此词一作温庭筠词 , 见《花间集》 。
《尊前集》归入李王 。
后人遂据以辑入《南唐二主词》中 , 作李煜词 。
更漏子柳丝长 , 春雨细 , 花外漏声迢递 。
惊塞雁 , 起城乌 , 画屏金鹧鸪 。
香雾薄 , 透重幕 , 惆怅谢家池阁 。
红烛背 , 绣帏垂 , 梦长君不知 。
【注】一作温庭筠词 。
菩萨蛮·之一花明月暗笼轻雾 , 今宵好向郎边去 。
剗袜步香阶 , 手提金缕鞋 。
画堂南畔见 , 一向偎人颤 。
奴为出来难 , 教郎恣意怜 。
【注】《尊前集》作“子夜啼” 。
《词综》作“子夜” 。
《本事词》作“子夜歌” 。
《词统》调下有题:“幽欢” 。
《花草粹编》调下有题“与周后妹...
李煜的诗词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 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
那么 , 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
全词以问起 , 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 ,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 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 , 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诚然 ,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 , 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 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 , 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 , 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 , 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 , 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 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 , 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 , 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 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 无穷无尽 。
同它相比 , 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 , 稍嫌直率 , 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 , 则又说得过尽 , 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可以说 ,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 在很大程度上 , 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 , 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 , 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 , 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 , 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 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 , 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 , 写深秋月夜 , 词人独处的情景 , "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 , 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 , 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 , 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