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前后期诗词创作( 七 )


于是,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便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这也是当时整个诗坛的倾向 。
突然发生的靖康事变打破了诗坛的沉闷空气 。
崛起于东北的金国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灭辽,第二年就攻陷汴京 。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淮河以北成为金的领土 。
在短短两年之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变,金兵的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书斋生活,整个诗坛震惊了,代表诗坛风气的江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金兵围攻汴京时,吕本中正在城中,他最早用诗歌记录了那场事变,《守城士》描写了抗金将士的奋勇抵抗,《兵乱后寓小巷中作》刻画了人民遭受战祸的惨状,《城中纪事》控诉了敌军烧杀抢掠的罪行 。
金兵退后,吕本中又写了《兵乱后自嬉杂诗》29首以抒愤,其一写道: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沉郁悲壮,写出了爱国士大夫的共同心声 。
其他经历了靖康事变的江西诗派人也有一此类似的作品,例如韩驹的《陵阳先生诗》中就颇多呼吁抗金的诗 。
即使在咏物、咏史一类传统题材方面,也时而可见他们的忧国伤时之思,如洪炎的《次韵公实雷雨》和徐俯的《咏史》: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扣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
楚汉分争辩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籍,项伯胡颜肯...
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 。
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
”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 。
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
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 。
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 。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
关于王安石的资料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
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