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借代手法( 三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
饮浊酒,愁不能寐 。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 (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 。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金陵就是南京 。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 。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
(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 。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

【古诗词借代手法】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
2、已逝之景之境 。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
3、设想的未来之境 。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