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背诵诗词忘词

演员背诵诗词忘词

如何评价黄璐在《演员的诞生》忘词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
“谪仙”就是李白 。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
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注释】: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注释】: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
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
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注释】: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
咏柳 / 柳枝词[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注释】: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
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注释】: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
天净沙·秋[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注释】: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
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注释】: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