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高中生读后感怎么写?( 二 )


当今时代,社会正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中国在不断得到书写 。有谁可以否认,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所构筑的中国意识能够离开“乡土”这两个字去获得一种额外的理解呢?这又恰是《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另一价值所在 。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不仅是费孝通老先生所固守的原则,更是每个乡土中国人的心声!
忆乡土,忆中国,忆文明之魂!让我们共同展望乡土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厚重的乡土

《乡土中国》高中生读后感怎么写?


【《乡土中国》高中生读后感怎么写?】《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以下简称《乡土》)乍一看让人觉得是说当下中国的乡土特性,实际则不然——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讲的是中国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过程中中国基层的乡土文化,包括从人文,道德,伦理,制度等等一系列的社会学问题 。因此,实际上,《乡土》是一本社会学著作 。在《乡土》中,费孝通先生置身中国基层,考察论证,以严谨的态度,紧密的逻辑思维,恰当的比喻类比及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投射出中国基层乡土性社会的缩影 。《乡土》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政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以及后记等十五篇文章 。其中后记是《乡土》的寄语及对社会学的阐释,前十四篇论文讲的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特点 。《乡土》通过这十四篇论文写出了中国现在化进程中中国乡村的人文特点:他们不仅“土”而且“愚”;他们的亲属关系如水纹一般一圈至一圈的波及;他们的生活中无需法律,因为礼法在血液里根深蒂固;他们聚族而居,对于家的定义也是很不确定;他们践行庭外和解的政策;他们服从家族中长老的命令;无论在哪里,对血缘及地缘的坚定是不可移的固执;生活中的平淡如水,百年不变也使他们甘之如饴;他们从来不计划什么,却在无形中沿着正确的路一直走,以至于不被自然所淘汰 。
在《乡土》中,费孝通先生通过各种有力的论证,恰当的比喻类比解说中国农民及他们生活环境的人文特点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书中也引用了大量《论语》中的句子与事例 。本身也类比或比喻出乡土性社会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道出自古伊始,中国基层的状态 。说明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是国人从祖先长老那里继承来的 。《乡土》还引用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故事:耶稣,议员与内阁的权利,美国人眼中家的观念等等,清楚地衬托或对比出中国基层的文化特点 。其次,书中还写了不少关于费先生自身的真实故事,证明所述非虚 。《乡土》一书逻辑紧密,丝毫不乱,为了严谨,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者还自己制造出一些词,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除此之外,作者的引经据典也让人折服,所谓溯流而上,从历史找到源头,也难以不让人信服 。《乡土》从道德,家族,政治,私人联系等等方面写出了中国基层乡土性社会的特点,描写出中国现在化进程中中国乡土性社会的人文风貌,也让人正视了一回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在我们从小就被灌注的思想中,存在的那些如同天书般难以解答的很多的问题似乎也从作者的论证中找到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