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如何写?( 十 )


家族一代代地传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独样,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的出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入驻,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整个马孔多已经开始没落了 。那本羊皮书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这个家族从建立到没落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宿命,终究是一个可怕的循环 。
《百年孤独》读完后都会给人留下一种沉重感,我认为这种感觉才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 。

《百年孤独》读后感如何写?


当我看完《百年孤独》这篇小说时,头脑中依旧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 。情节的设置如电影一般精彩 。先祖们的形态各异的性格和作风,现实和幻想的交错,结尾处的出人意料等等,十分使人赞叹 。可以说,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评价这部小说,不是很恰当的 。它只描述出了这部小说的吸引人的表现手法而已 。但是,进一步而言,这部作品包含了拉丁美洲的政治与历史的变迁 。词句之间隐含着悲痛的与现实脱节的,或者说与现代文明,或是以西方文化主导的当代现实的脱节感 。可以说,这是一个来自拉丁美洲的呼声,一个来自千百年来,从世代重复的节奏中变革出来的呼声 。
在文中,我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文字和拉丁美洲文化的融合现象 。文中提到了西班牙语,梵文等等非常古老而陌生的语言 。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却无法被正视和记录下来 。当吉普赛人在很多年之后,依旧用望远镜,甚至磁铁,等”新发明“向马孔多的人民进行宣传时,人们依旧热衷于此 。这是否和中国儒教思想上的”生民“的概念很类似呢 。
可以说,第三世界的苦难给了第三世界文学不竭的源泉 。在内部矛盾,以及潜在的外部矛盾之中,以马孔多为代表的较为自然发展的群落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 。它就好像是一条在茫茫大海中行驶的一条小舟,乘风破浪,在向着一个不知名的目标前进着 。而这大海则是千变万化的世界史吧 。

《百年孤独》读后感如何写?


高中时看《百年孤独》看得我很凌乱,只记得人能诡异地长出猪尾巴来 。最近这本书又掀起了一股热潮,看看马尔克斯的传记有助于加深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理解 。
加西亚马尔克斯总把它和外公外婆以及儿时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
据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大屋的很多房间是空着的,其所以空着的原因是它们的居住者死了可能是哪个亲戚,比如他的舅老爷拉萨罗科特斯、姨奶奶佩特拉科特斯或者姨妈玛尔加丽塔 。为了纪念他们,房间一直空着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房子不够住了,外婆就请人加建几间 。因此,实际上,房子由四部分组成,建成于不同时期 。
住在那么一座大屋里,加西亚马尔克斯难免感到既渺小又胆怯,尤其是在黑夜来临的时候,房子变得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