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白居易诗词

忆江南 白居易诗词

白居易的忆江南的诗句忆江南三首展开全部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 。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
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 。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忆江南3古诗的意思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