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昱诗词

姚孟昱诗词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大雁 。
鸿雁传书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又名:飞鸽传书 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鸿雁传书指通信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
典故: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 。
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 。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 。
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
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
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
“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 。
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 。
”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 。
陶渊明《读·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
”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 。
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 。
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 。
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