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21)


马尔克斯温柔的摸摸你的头 , 告诉你说 , “其实我们都一样 。”

《百年孤独》读后感


“多年以后 , 面对行刑队 , 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时那个遥远的下午 。”——题记
我始终记得这个句子 , 即使它短小 , 可我记忆深刻 。这本书开篇就将我带入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世界未来和过去之中 。这三个画面 , 庞然纷扰 , 眼花缭乱 。
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的形式创作了一个自己的世界 , 一个浓缩的宇宙 。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现的生活 , 映射了一片大陆及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这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给《百年孤独》的颁奖词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的历史社会图景”的宏篇著作 。
《百年孤独》通过革命家总部一家七代人的经历 , 描述了整个家族百年来的辛酸、荣辱、爱憎、祸福以及文化的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 。当第七代的继承人被蚂蚁吃掉的那一刻 , 他的父亲终于破释了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手稿 。手稿内容是:家族中第一人被绑在树上 , 最后的人会被蚂蚁吃掉 。这手稿记载的是布恩地亚的家族历史 。在他译完最后一章时 ,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村庄刮走了 , 从此无影无踪 。
像第七代人循环反复的名字一样 , 循环出现了情节与叙述 , 整个马孔都被包裹成了一个环形废墟 , 然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 , 没有一刻感受到家的温暖——说明这个家庭是分散的'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了情感沟通 , 缺乏信任和了解 。参与革命以及反复做手工活、深迷情欲、读书翻译 , 却始终无法将这些力量集中到一块儿 。逃不过家庭分崩离析的命运 , 仿佛房子只是一个家 , 一个载体 , 从不是一个给予人心灵安慰的温暖的港湾 。当然 , 除去贯穿灵魂的乌拉苏拉 , 所有人都不值得爱或者被爱 。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掩埋自己的私欲和空虚 , 以致自己活在执拗和孤独之中 。
这个不可实现的奇迹和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 , 就是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演变 。其中 , 被隔离在现代与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怒与恨意 , 又是拉丁美洲的独特生命力对生命的渴望 。这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家族 , 更是一个民族的自我反省 。
作者是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拉丁美洲寻找那迷失的温暖和精神家园 。如同我们现在 , 高楼林立 , 思想多元 , 但却迷失了方向 , 成了百年孤独 , 越来越感到我们那一颗心灵的脆弱 。然而真正孤独的不是无助的寂寞 , 而是停留在人性中的冷淡与漠然 。